查看原文
其他

一周看9个小时脱口秀,累不累?

毒眸编辑部 毒眸 2024年09月04日 21:02

听说星标的人今年赚钱也能破纪录

想一整年都能下饭,不想一口气吃个胖子

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文|刘南豆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编辑|杨睿琦

“一天天的,看喜剧看出压力来了”,小红书用户的吐槽,或许是最近不少脱口秀节目观众们的心声。

脱口秀综艺暌违两年之后回归,令不少爱好者们感到振奋。但一下子上两档节目,每期节目上下两集加起来能有3到5个小时,相当于一周里有近9个小时观众要拿来看节目,这还不包括衍生内容。

难怪观众们都感慨,“看出了加班的感觉”。

(图源:小红书@小酱桶)

两年以前,脱口秀是综艺市场的香饽饽,不仅招商层面是“吸金兽”,观众层面也是热搜话题和播放数据两手抓,更是肉眼可见地带动了一个新行业的崛起。

两年后,从一家独大到两家对垒,打破垄断本是好事,但没能跟上发展的脱口秀行业以及变化了的观众情绪,让内容量陡增的节目没能溅起预期中的大水花。

据猫眼综艺全网热度榜显示,《喜剧之王单口季》(以下简称《喜单》)和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》(以下简称《脱友》)的每日热度表现,从刚开播时的位居前三甲,跌至如今更新日在三四名徘徊,非更新日跌至六七名的境地,两档节目的热度值平均下滑了约3500。热度表现甚至还没有同为喜剧综艺、已经快收官的《喜人奇妙夜》高。

(数据来源:猫眼专业版)

从招商的角度看,开播时《喜单》收获了4家赞助商,《脱友》收获了6家,在综艺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算骄人成绩。不过,对比以往《脱口秀大会》的吸金能力,还是大大下滑——第四季与第五季《脱口秀大会》的赞助商数量高达10家和9家。过往常投脱口秀的品牌出现了明显的分流,这意味着多了一档节目却没有特别明显地把整个盘子做大。

这折射出了脱口秀在新时期的发展困境——平台寄希望于脱口秀重新带动综艺市场,但脱口秀行业的变化和观众的变化让这一期待没能被完全满足。

时过境迁,观众有自己更想看的内容,脱口秀也需要找到全新的出圈方式。


老人老垮,新人不新

脱口秀向来是有“新手保护期”的,这就让老选手的创作内容面临观众更高的要求,这是没办法的事,但今年脱口秀市场却呈现“老人老垮,新人不新”的尴尬局面。

能让观众记住的脱口秀演员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人设,新人的人设也是新的,这自然会让观众对段子有强烈的新鲜感。

而老选手则没法永远停在同一个人设里,要不断写新段子,找新的经历、新的自我。徐志胜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,从《脱口秀大会》第四季出道开始,先以“丑”被观众所熟知,进而加入“红绿色盲”“修理工人”“普通话不标准”等记忆点丰富段子的维度与新鲜感。

但今年两档节目中,或许是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,表达过去两年里“没活儿”的“内部梗”多如牛毛,几乎每一位老选手的段子里都或多或少要带一些。

这就像电影导演在行业下行时喜欢拍“元电影”一样,脱口秀演员陷入了同样的“自溺”陷阱中。

真影迷和脱口秀迷或许会为这种“自溺”买单,但这些群体的规模萎缩得多么严重也是有目共睹,对于更大部分的增量观众来说,多少有些“一头雾水”。。

在《喜单》的节目发布会上,罗永浩“贴脸开大”来了一段炸场的段子,“我觉得今年四个大魔王都挺水的……我猜想他们的心理究竟是什么,我猜是他们已经对曾经热爱的事业完全丧失了热情和理想,在这样的情况下,凭着一张老脸出来混饭吃,同时又觉得以他们老炮儿的身份上来讲得很烂会被大家骂,所以他们精心地跟导演设计了一个环节,把自己讲得烂、不用心、不认真做这件事伪装成是给新人机会。”

(图源:微博@罗永浩·钮祜禄)

“贴脸开大”的也不止罗永浩,今年没上综艺的脱口秀演员张灏喆也新开了一档播客,专门对两档综艺进行了锐评,“三四年前我们喜欢看脱口秀是为什么?不就是因为它不像内娱,不是看一团和气地出洋相么?”“这个行业有一个悲哀:你脱口秀讲得越来越好,你就越来越不讲脱口秀了。”

张灏喆(图源:微博@三脚猪喜剧)

这也是老人表现不佳的另一重原因,脱口秀行业知名度最名列前茅的演员们,往往都成了往影视行业输送的人才——可以当演员、可以当喜剧编剧,最不济也能上综艺当个MC。这导致他们客观上能花费在创作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,更别说去体验生活了。

那今年的新人表现如何呢?炸场的不少,但基本都是线下成名已久的老面孔,纯粹的新人脱口秀演员中,还没有出现“一战成名”的情况。

比如付航和哈哈曹,付航上节目之前已经在抖音有1000多万粉丝,哈哈曹已经讲脱口秀六七年,是长沙笑嘛俱乐部的压轴演员。

付航 哈哈曹(图源:微博@爱奇艺喜剧之王单口季@长沙灭霸)

老面孔被新观众认识,储备已久、千锤百炼的段子能拿到线上公之于众,对观众来说当然是好事,但是对行业来说价值有限。从前的脱口秀节目,可以说是靠综艺带火了一整个行业,尤其是给了新人冒头的机会,让他们重返线下时能够靠单场收入养活自己。但如今的节目中,炸场的“新人”们似乎已经“自带流量”,某种程度上来说,是脱口秀综艺借新人的光。

比如付航,在上节目前,其演出场次几乎场场满座,一票难求。相关互动段落更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百万点赞,

这体现出,脱口秀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下一个瓶颈,而综艺能起到的帮助明显变小了。


厂牌正在成长中

综艺助力变小不打紧,毕竟脱口秀行业已经形成自己的“产销一体化”思路。

如今和从前脱口秀综艺叱咤风云时最大的区别是,脱口秀演员们基本都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、播客,这些新兴社交平台成为了帮助新人逆袭的主要渠道。

付航是最早开始把自己线下演出的录像放到线上的演员之一。在之前,脱口秀行业是比较忌讳将线下内容免费搬运到线上的,因为线上看过之后难免影响线下观演热情。

而付航从2020年入驻抖音开始,就把自己线下的段子切成几十秒的短视频上传,这些短视频切片主要以付航与前排观众互动为主,发到第四个视频的时候付航就“爆”了。还有梁彦增、Norah、门腔等人,也都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积累了人气反哺到线下演出的代表演员。

图源:抖音@付航脱口秀)‍‍

播客更是脱口秀演员们的舒适区,不少脱口秀演员会直接将线下演出呈现为团体录播客的形式,让同一个内容在线下、播客、短视频三面开花,复用性极高。并且,播客能提供更长段更完整的内容输出,相比碎片化的短视频,是脱口秀演员更乐见其成的形式。

再加上小红书等平台上用户的“线下演出repo”,成为了一种脱口秀领域里的“大众点评”,让有线下消费欲求的观众能够更科学合理地做消费决策。如张灏喆所言,“对repo有意见的都是不好笑的。”

图源:小红书@中古旺仔)‍‍

在这些渠道的影响下,腰部演员更容易被认知,脱口秀专场数量飙升,售票情况良好。毒眸在今年年初关于脱口秀行业的深度报道(点此阅读:《脱口秀暂停这一年: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》)中,有从业者提到,“2023年七八月开始,有很多演员的在举办自己的专场,大概有200多个,将近300个新的专场主打秀,在前几年的话,每年基本上也就是几十个,最多可能就是100。”

头部演员转影视、腰部演员卖专场,难的只是尾部。非一线城市的脱口秀俱乐部,还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固定受众人群,在线上也没积累出足够的名气,生存艰难。

今年的两档节目很大的一个变化是,把全国各地的脱口秀厂牌的主理人都请来了现场,这是往年《脱口秀大会》时期没有出现的盛景。可惜的是,主理人大部分时间只是充当了一个观众的角色。如果真的要给行业提供帮助,其实应该给厂牌们更多被认知的机会,比如在赛制中加入厂牌对抗的形式。虽然也会存在厂牌之间实力不对等的问题,但总归是一种更有新鲜感的尝试。

笑果之所以能在行业里达成近乎于“垄断”的地位多年,不只是因为它入局早,也是因为它在线上节目里反复不断地强化笑果这个品牌,提升行业及观众认知度。

很多节目制作公司和平台有长期合作关系,也有自己擅长的综艺赛道,但在C端视野中像笑果这么知名的并不多。

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是,以前脱口秀节目的“内部梗”可不是说行业的梗,都是说笑果公司的梗,诸如“李诞离婚”“思文程璐复合”,是节目里最趁手的现挂,一冷场就用,百试百灵。

如今,打破了笑果在行业内的“垄断”地位是好事,但其它厂牌想要树立自己的认知度,很大程度上还得向笑果学习经验。

虽然生存艰难,但部分地方俱乐部的崛起之势还是肉眼可见的,综艺节目也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了积极的影响。

过去大部分时间里,喜剧总与东北籍演员挂钩,东北话一出口就总能占据先天优势;笑果基于其行业地位,开始把上海的风格发扬到全国,魔都光景在脱口秀中出现的频率大增。

图源:微博@笑果工厂)

而到了今年,来自深圳三脚猪喜剧厂牌的戴为在《喜单》的段子收获了不少关注,这个带着些许南方口音的脱口秀演员,很有希望打破线上观众长久以来对南方演员接受度较低的窘境。之前同样来自深圳的老脱口秀演员梁海源,参加几季节目都没能收获太好的成绩。哈哈曹和漫才兄弟带有长沙口音的表演同样炸场,湘派风格继“奇志大兵”之后也有希望被继续发扬光大。

但还有更多的城市、更多的语言风格需要被关注。脱口秀曾经一度被对标为“中产娱乐”,下沉属性持续不足。在《脱口秀大会》中最亲民的段子是往往只是“坐地铁”“北漂租房”等等,这些体验都太一二线了。就连火了之后去演短剧的脱口秀演员们,演的都是需要格调更高的品牌定制短剧,而没人演下沉市场爱看的真短剧。


这当然也是笑果给行业遗留下来的影响之一。但在当今文娱产业里,无论影剧综,下沉市场都越来越重要了,中产的文娱消费意愿不及以往了,这是脱口秀不得不面对的切肤之痛。


放到喜剧里来看

放在更大的语境里去看,脱口秀这一艺术形式也在面临考验。

喜剧的形式本来就纷繁多样,国内观众本来也没养成经年累月听脱口秀的习惯,这时候层次越丰富的形式,自然比单维的体验更吸引人眼球。就像短视频行业迅速对图文行业形成了取代一样,喜剧在呈现上也得“升维”。

比如,Sketch是一种明显更综合的体验,它在有文本的同时加入了更丰富的视觉元素。类似的新喜剧还有很多。

以前的脱口秀演员也总在探索创新的方向。比如大家熟知的豆豆,在段子中加入了更多的表演成分。比如拿过“大王”的王勉,走了一条音乐脱口秀的独木桥,都算是为脱口秀丰富形式做出的探索。

今年的Kid也做出了一定的突破,把PPT端上来辅助段子的呈现,虽然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一次性的尝试。从节目的反馈当中来看,还是抨击的声音居多,认为他这是“旁门左道”。这样的情况下,脱口秀要创新就更难了,本来创作能力就普遍乏力,形式创新还被卡死了。

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》KID‍‍‍‍

更加不能忽视的一点是,喜剧创作的自由度也不比从前了,这是任何一个喜剧创作者都得共同面对的困境。

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长春电影节上,著名编剧束焕点出了这一现象,“我在戏剧学院的时候,老师跟我们讲过一句话:你们在生活中要按照道德的原则生活,但是你们在创作中,要让你们的人物按照情感的原则来生活……现在反过来了,我们的某些观众在生活中活得肆意妄为,但是要求在看一个片子的时候人物要以道德的原则来生活。如果以这个评价体系来要求人物的话,喜剧是不成立的,因为喜剧的核心就是欲望和缺陷。”

图源:微信视频号@影视独舌)

面对更多审视的目光,线上节目的内容里难免也会有更多的自我阉割,众口难调的现象也会愈演愈烈。

现实很残酷,脱口秀行业还是亟待革新的。而对于综艺节目来说,既然线下的脱口秀行业有了自己“产销一体化”的玩法,那节目本身应该要多多思考以后该怎么做,有什么形式上能吸引观众的新创意,而不是只把精力放在抢人上就万事大吉了。

竞争当然也是宝贵的,一枝独秀不是春。但每周9个小时的脱口秀内容量谁都知道不切实际,排播策略上是不是可以有对大盘更理想化的布置?

其它形式的喜剧综艺,与脱口秀的观众之间也有不小的重合,连电影市场也知道,同档期尽量不要同一类型的电影扎堆,喜剧综艺当然也是此理。



商务合作:
综艺 · 目录
上一篇抱团、耍心机,社交综艺要这么玩儿吗?下一篇对谈喜剧小队 | 在“喜剧监狱”里的日子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毒眸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选择留言身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